于飞:你的价值就是你所能创造的价值
发表者:文/人文科学系 蔡静瑜 图/校友友情提供 发布时间:2016-06-12 浏览次数:

又是一年毕业时,万千毕业生将纷纷正式踏入社会,一名应届毕业生怎样向自己心仪的用人单位推荐自己使自己能够赢得就业主动权是摆在所有毕业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而在校大学生又应该怎样充分利用4年时间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也是很多低年级同学的困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我系2011届英语专业优秀毕业生,现工作于厦门理工学院人力资源部的于飞学长,为他为我们分享一些他的见解。

找准定位,展现能力

毕业季对毕业生而言,不管他们优秀与否,同样要面对的就是就业这个难题,有许多毕业生在这个时候会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为此,于飞老师为我们总结了当下大学生可能面临的就业问题:一是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供过于求;二是一些岗位有工作经验的要求,这对于应届生来说是一个门槛;三是薪酬方面,实际所得往往与期待值存在差距。那么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作为大学生如何克服应对这些可能存在的压力呢?首先就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要有一个或几个优于其他人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无可取代”;其次可以利用在校期间的一些和应聘岗位相关兼职经历、学生活动经历、学生干部经历来适当补充一下工作经验的欠缺,让面试官觉得你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再次可能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出符合自己实际能力的要求。

“你的价值就是你所能创造的价值”。于飞学长可以称之为是他们那一届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但学长认为优秀的标准可以是因人而异的,关于“优秀”或是“不优秀”在职场会面对怎样不同的情况,要如何让自己更好地适应职场,于飞学长则告诉我们:“以往的经历在职场中只能代表过去,初入职场的我们都是新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看重的是你有没有准时到岗,有没有履行相应的职责和创造相应的价值。”因此,大家要努力尝试寻找自己身上的“亮点”,只要自己用心挖掘和训练,让这个“亮点”通过调整、转化并适应自己要找的工作,且能在工作中发挥到极致。同时多观察其他人,不断取长补短强化自己,争取培养出更多的“亮点”,这样在职场中的能力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自然也就可以根据能力找自己的准定位。

认识自己,做好规划

鉴于于飞老师的工作岗位,我们特地采访了他对于有意向在高校寻求行政岗位的同学有什么建议。于飞学长说:“在找工作之前可以多看看各个学校的招聘简章,看看简章中各行政岗的要求都有哪些?这些要求你目前的能力能符合多少?还有什么条件是目前自身不具备但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的?通过这样直观的对比我们可能就会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晰一些。”例如像高校中的办公室秘书岗位,这就对于公文写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等较为重视,那么同学们平时就可以在这些方面多加积累,提早准备,为今后的求职奠定基础。

而对于一向很热门的考研话题,于飞学长颇为幽默地打了一个比方:“就像现在流行‘卷裤脚’,有些卷得好的确实有型有范儿,有些就是扑面而来的乡土气息,把田间插秧的形象演绎得惟妙惟肖。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其实就是自己的形象和裤子的问题,有些人的形象并不适合这么搭,有些裤子的版型也并不适合卷起裤脚。”真正适合自己的自己真正喜欢的,可能就是最好的,不用去盲目跟风,重要的是要认清自己。如果无法选择出是否要考研,可以尝试写下几个为什么来剖析自己,比如如果选择考研话可以写出想想“我到底为什么要考研?”、“我考研是为了逃避就业吗还是有更重要的原因?”“我能坚持下来吗?”等等,如果对每个写下来的问题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其实我们已经做出明确的选择了。

提前对职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经常会看到每到就业季,有很多毕业生拿着自己的简历无所适从,甚至在面试的时候被问到如“应聘这个职位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想应聘这个职位?”“如果被录用今后如何开展工作?”等问题的时候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就是对自己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然而我们比较幸运的是,在大一的时候,我院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其实就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个认识包括我们对所学的专业就业前景的了解、自身的特点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应该为理想中的工作做好哪些准备等等,只有提前认识与了解到这些细小的方面,那么在今后面临职场的筛选时才能做到从容镇定,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大学时光是一段幸福难忘的日子,虽然毕业已经很多年了,但于飞学长说,有时候回忆起来曾经的画面依然会在脸上浮现会心的笑意。他寄语学弟学妹们:“四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加倍珍惜,因为进入职场后,你会发现可能再也没有像大学生活那样单纯美好又努力奋进的日子了,会有很多既定和未知的因素牵扯你的精力。所以在还能有时间、有条件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的时候就去努力吧,付出行动比拼命构想要实际和有效。等你毕业离校的时候,如果能毫不犹豫地对自己说我没有什么大的遗憾,我尽力了,就足矣。”

人文科学系2007级优秀毕业生于飞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