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一个随时代变迁而日久弥新的词语,在时间的浪潮下,以其独到的内涵一次次激励着中国新青年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五四精神教会了我们什么?从大的层面来说,其核心应该是爱国,而从个人层面来说,“五四精神”对当代中国青年最深刻的要求可以用“四有青年”来概括。
何为“四有”
是世俗价值观中“有房子,有车子,有颜值,有存款”的四有?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物质固然重要,但物质的充裕无法弥补精神的空洞,纸醉金迷的不当是少壮的青年,贪花恋酒的西晋“清谈雅士”终究只是误国误民的有“风”无“骨”之徒。青年当是有朝气的!而不是成为了痴迷酒色的骸骨,或是现实压力下的奴仆。青年的珍贵在于自由独立的思想与美好的理想追求;在于正直的品行并恪守心中真理处事;在于对知识的渴求和不断自我学习完善;在于对自身成熟的社会公民身份的认同。人们把这样的青年定义为“四有青年”,概括来说便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新青年。
“四有青年”当如何
我想施一公教授便是“四有青年”的代表。当还是少年的他走入清华园时,心中怀揣着的是对生命科学的憧憬,大学时的施一公刻苦学习,并取得了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留学攻读生命科学的机会。几年之后,曾经的少年成了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一方大家。这也许对于许多学者来说已经是人生的最好归宿,但身在美国的施一公却心系祖国生命科学大学教育的发展。为了培养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新一代人才,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大学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研究条件,他还积极说服许多留美学者与他一同回到祖国,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在科研的前线,为祖国的科研工作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他不以功利为目的做研究的学术精神也一点点地影响着新一代的中国青年。
施一公先生用自己的前半生诠释了一位中国“四有青年”对祖国和自身应该有的担当,年少不荒废时光,为的是以后的自己能有机会走的更远、为这个社会做得更多。即使年岁渐长,青年之志也不能忘却,时光也许会变,但年轻时面对这片土地许下的誓言,却值得我们去恪守一生。这也应该是每个中国青年应该有的意识,青年是中国新时代的未来,新时代的美好成果需要我们去守护,而更大的胜利还需要每一位中国青年去创造。
新时代的新青年不应该只是关心个人得失与眼前的风景,我们更要心系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作为未来时代的担当者,我们应当学会用一颗“四有青年”的心去衡量自己人生的价值,“五四精神”其实就在你我的身边,弘扬新时代的“五四精神”需要每一位“四有青年”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