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海峡导报》报道以厦高校惊现“手工帝”为题报道我院邓华老师用木板手工复原全球各地知名建筑模型,现全文转载如下:http://epaper.taihainet.com/hxdb/20180417/
导报讯 (记者 梁静 通讯员 黄福泉 文/图)从纽约的克劳斯勒大厦、迪拜的帝国大厦,到紫禁城的太和殿、上海的中心大厦,再到厦大的建南大礼堂、集大的尚大楼……通通都被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手工帝”们复原成精致的模型,摆放在学院里。
这些“手工帝”全是诚毅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老师邓华“挖掘”出来的,因为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通过调研将建筑进行解构,然后变成模型,最终DIY复原出来。
“手工大神”层出不穷
这些模型不仅外观仿真,有些连内部结构都很精细。比如厦大建南大礼堂模型,其外墙砖头的缝隙都清晰可见。
据邓华介绍,这些由学生制作的建筑模型大概有60个,全球各地许多知名的建筑都是学生们建模的对象。而他们之所以集体变身“手工帝”,是因为邓华将此布置成工程管理专业每个学生都需要完成的作业:通过实地调查、搜集网络资源等形式进行调研,将身边的建筑或国内外知名建筑研究透后,解构出来,变成图纸或计算机模型,最后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模型进行复原。
因为“课难上”而萌发的创意
一般情况下,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只上理论课,但如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土木工程施工、建筑结构等课程的知识都很抽象,难度还大,“以前常常是讲了大半天,学生一点反应也没有。”这就是邓华开始尝试创新教学模式的原因,只是没想到,他的这一创新很快虏获了不少人心。
因为如此一来,课堂上的教学就从单项的灌输、讲解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性研究学习。而对于不同年级的模型,邓华也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比如大一学生更关注的是建筑的外观设计,大二侧重内部骨架、承重等。
邓华说:“从前期的搜集资料,到分析结构、数据量化,再到建模,以及最终的制作,学生都在研究探索中不知不觉吸收了专业知识,还能加以运用。最终复原出来的模型,也让他们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