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海西晨报》头版导读和A2版报道我院邓华老师带领学生做建筑模型通讯,现在全文转载如下。
2018年3月25日·海西晨报· 第A02版 · 区域动态
晨报讯(记者 宗琴)“故宫角楼”“黄鹤楼”“帝国大厦”“孔庙”……走进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行政办公楼12层,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大块头”,在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老师邓华和学生的巧手下,以缩小100倍的造型屹立在这里,成了一道亮丽的景观。
说起邓华的“微型建筑模型课堂”,就不得不说他的一次“筷子偶遇”。两年前,邓华正在家中吃饭,电视里播放着贯木廊桥相关的报道,报道中提到贯木廊桥利用摩擦力的原理,不用片钉寸铁,只凭榫卯衔接,这是古代廊桥制作的最大特点。于是,邓华便用家人吃饭的筷子,成功做出一个小模型。经过一次次摸索尝试,邓华制作了不少小作品,在朋友圈很受欢迎。
邓华教的是工程管理专业,在上课中,学生面对工程方面的专业术语、图纸等,都感到很枯燥,理解起来也很费劲。邓华想,何不带学生一起制作建筑模型,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方式去教学呢?
随后,邓华大胆地尝试创新教学,在课堂上,学生们锯木头、打孔、组装……一堂课下来,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书上看1000遍的图纸、模型、文字,如果学生没有实践过,还是很难理解的。”邓华说,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主动探索,他带领学生去复原建筑,如诚毅景祺楼、集大尚大楼等,学生自己去测量观察,然后制作模型复原。
通过这样的实践,两年来,学生们逐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尝试,制作的模型复原作品已达到60多件。
木拱廊桥建造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贯木廊桥也主要分布在福建的北部和浙江的南部,为了让学生对中国这一项传统技艺有更深入的认知,邓华在课堂之外组织了兴趣小组,带学生去廊桥之地实地考察。
如今,学生们不仅能够制作廊桥,还主动去探索古建筑,也能举一反三,运用贯木廊桥的技艺制作。邓华说,传统技艺、古建筑等都急需传统保护,他希望通过微课堂,让更多学生关注到这方面。
除了教高校学生以外,邓华还常去中小学教手工课,他希望能让更多不同年龄的孩子,体验手工的魅力。S8325007
原文网址链接:http://epaper.xmnn.cn/hxcb/epaper/html/2018-03/25/content_738600.htm
2018.3.25海西晨报带上高校学子 亲手制作模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