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白岩松昨在集大诚毅学院开讲——年轻人要当“贼” 偷走老人的精神财富
发表者: 发布时间:2016-05-22 浏览次数:

   2016年5月22日,厦门日报报道白岩松在集大诚毅学院开讲消息,现全文转载如下:

http://www.xmnn.cn/dzbk/xmrb/20160522/201605/t20160522_4896414.htm

 

白岩松。(本报记者  黄少毅 摄) 

  文/本报记者 林桂桢

  “您曾说过,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前半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话不是我说的。”央视名嘴白岩松昨日来厦,做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与厦门观众分享“我眼中的这些老头”,比如黄永玉、季羡林等,不料现场遇到“李鬼”语录,他幽默“拆台”:“也许那句话是另一个更优秀的白岩松说的。”

  讲座上,白岩松也为当代青年解开了一些青春困惑,最终得出结论:“年轻人应该当‘贼’,去偷走老年人身上非物质性的精神财富。”

  作为“黄永玉——我的文学行当”展览系列讲座之一,本次活动由陈嘉庚纪念馆主办,集美校友总会、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协办。据了解,白岩松提及次数最多的“老头”黄永玉,是集美学校校友。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里,作者黄永玉用20万字回忆了少年时在集美学校的时光。

  “我喜欢老头。我有一个很大的目标,成为一个好玩的老头。”白岩松在两个小时的讲座中,频频向“老头”“示爱”。这份心思,他在《幸福了吗?》一书中也用专篇提及过。

  “错过老人的文字,就错过他的一生”

  白岩松喜欢哪些老头?他第一个提到的就是黄永玉。在他眼里,黄永玉的所有成就中,文字第一,木刻第二,画画第三。

  白岩松说,接触一个老人,首先要接触他的文字。“世界长大了,我他妈也老了。”白岩松以黄老的这句话为例,剖析黄老先生的文字特点:嬉笑怒骂中有一种深深的情感,有阅历的人读之有一种哭的冲动。他说,好文章一定要具备五个方面:情、趣,识、思、智。一般文章有两个就很好了,而黄老的文章中,五点全都有。

  “我在黄永玉老头的笔下,总是能看到发明。每个写作者都承担着对中文的再次发明。看似普通的文字,被重新组合,意义就不一样了。”白岩松说,这就是他为何愿意读老人写的东西,因为老人最得意、最失意的时候过去了,人生进入了更宽阔的阶段,这时候说假话已经没有意义了。错过了老人的文字等于错过了他的一生,也错过了和老人聊天这样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

  白岩松说,年轻人可以通过阅读,与这些老头聊天。“你错过了一个老人的文字,就错过了他的一生,因为你没有一个能够更加镇得住对方的谈资。”他打趣说,这也是一些年轻人没找到女朋友的原因。

  “老人不仅姿态低,更高看普通人”

  白岩松说,接触了不少老人,让他出乎意料的是,他们的人格是低,而不是高。

  他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开学季,一名年轻人来到北大校园报到,他累得不行,看见一大爷就把行李丢给他:“大爷,帮我看下行李吧。”过了两个小时,年轻人回来了,大爷还在,行李一件未丢。第二天,年轻人参加开学典礼,一开场他就愣住了,原来,那位大爷就是当时的副校长季羡林。

  这些老头不仅是姿态低,更有骨子里头对普通人的高看。白岩松说,黄永玉先生的文章,看不到对大人物的赞叹,但是对普通人的赞叹却是很高的。白岩松认为,很多人是躁动的高者,但是很多老人,具有低处的人格力量,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变得辽阔。

  白岩松眼中的这些老头,生命都是柔韧的。他说,中国的每一个文化人在特殊的年代里都扫过粪便。白岩松不解:那些苦难的痕迹,都到哪儿去了?黄永玉老先生给出了答案:面对这样的事情,你不幽默去面对,又能怎样?遇到大委屈、大愤怒时,恨、骂都不起作用,反而变成淡淡的一笑。

  【花絮】

  怕被手机“铐”住

  不上微博微信

  对于现在越来越普遍的“屏奴”现象,白岩松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上微博微信,我说微博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它绕800圈最后还是能来到我身边,而我不需要费大量时间去沙里淘金。

  “你天天聊天,但你跟谁谈过心吗?你每天支离破碎的阅读,你靠近过智慧吗?”白岩松说,现在有一种错觉,有了手机,知识的获取太容易,所有的人都是知识的拥有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实际上,知识不等同于智慧。现代人是多识少智,古人是多智少识。

  “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仰望星空了,因为屏幕已经拴住了你。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也顺便拿走了与无聊相伴的伟大的东西——智慧。”白岩松甚至提出,教师课堂上要教智慧,因为,与知识不同,智慧是无法用百度或谷歌的。

  很多人说离开了微信都无法获取资讯,我说不至于吧?现在,手机正在变成手铐,这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在热烈讨论的“异化”的问题,原本手机是为你服务的工具,现在却成为主宰你的东西——手机拿走了人们的无聊,也拿走了与无聊相伴的那些伟大的东西,比如发呆。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