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日报】集大新校区:嘉庚建筑扬名全国
发表者: 发布时间:2009-11-18 浏览次数:

2019年11月18日至21日《厦门日报》连续4天报道刊发长篇通讯报道集大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现全文转载如下:

电子版链接分别为:

2019年11月18日《厦门日报》

http://epaper.xmnn.cn/xmrb/20091118/

http://epaper.xmnn.cn/xmrb/20091118/200911/t20091118_1239147.htm

 

集大新校区:嘉庚建筑扬名全国

■入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为全国惟一上榜的高校建筑

■新校区建成后,学校空间得到大幅拓展,教学质量和教学功能也全面提升

在集美大学新校区,嘉庚建筑元素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

【开篇的话】

10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美大学新校区工程与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筑群、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一同入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它也是全国惟一入选的高校建筑、全省仅有的两项入选工程之一。集美大学新任校长苏文金赴京参加了盛大的发布会。

60年来,全国建设领域的重大、优秀工程灿若群星,数不胜数,集美大学新校区何以能够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世人瞩目的经典工程?它对被建筑学家认定为“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地位”的嘉庚建筑风格有着怎样的继承和发展?它体现了厦门乃至全省高等教育什么样的发展历程?在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今天,集美大学新校区又昭示了高等教育什么样的发展前景……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进集美大学新校区,在经过深入的采访之后,从今天开始为读者推出系列报道。

【名词】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和11家行业建设协会,在全国范围内联合评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风貌,能够代表新中国成立60年来辉煌建设成就,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建设工程。今年2月以来,评选活动对全国29个省区市和14个行业推荐的157项工程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最终评选出了80项经典工程和20项精品工程。福建省有两项工程入选,均被厦门包揽,集美大学新校区工程作为“体现地方特色的区域经典建筑”光荣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海沧大桥工程。

【声音】

该工程融合了西洋和中国传统风格,融合了园林、绘画、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闽南风味的燕尾脊,“嘉庚瓦”坡屋面,红色墙砖配以精雕细琢的石材墙面,西洋风格的窗套、窗楣,富有韵律的廊拱,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嘉庚建筑”风格,在闽南、福建乃至全国独树一帜。该工程以闽南石、木、砖、土为原料,聘用闽南工匠施工,将“出砖入石”工艺发挥到了极致,其文科楼、理科楼、综合教学楼被评为厦门市优质工程,诚毅学院图书馆及行政会议中心被评为福建省“闽江杯”优质工程。

——集美大学新校区入选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时获得的专家评语

嘉庚精神在新校区传承和中国传统风

当游人徜徉在园博苑美轮美奂的园林风景中时,当人们驱车经过银江路或从集美驶入泉厦高速公路时,视线总会不自觉地被浔江之滨、杏林湾畔一个风格鲜明的崭新建筑群所吸引。这些建筑从南至北绵延两公里多,气势恢宏,以浓烈的砖红色作主色调,在碧水蓝天的辉映下显得格外壮观,呈巨鸟展翅凌云之势的坡屋顶使之更显秀丽、俊伟。

这就是集美大学第三期新校区,它占地1100亩,校舍面积60万平方米。

“高檐红顶,延承嘉庚建筑风格;碧水白鹭,续存自然田园意趣”。一条银江路,把集美大学的新老校区隔开,但没有割断嘉庚精神和嘉庚风格的传承。“穿西装,戴斗笠”式的中西合璧,在集美大学新校区得到了新的演绎。

嘉庚瓦、燕尾脊、红砖墙、坡屋顶、三重檐和两重檐、“出砖入石”工艺……这些人们熟悉的嘉庚建筑元素、符号,运用在了新校区里的每一栋建筑上,同时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显得更丰富、更大气,更符合新时代高校的教学需求。

除了外在的建筑符号,从新校区的建筑物上,我们更看到了内在的传承和延续。

已故建筑、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指出:“陈嘉庚先生思想和艺术境界的主导构思是乡情、国思跃然其建筑物上。”

从岿然而立的尚大楼下经过,在诚毅学院300米长的嘉庚语录廊中穿行,从典雅肃穆的陈延奎图书馆中进出,在人工湖碧水之上的勿忘亭中休憩……人们都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种乡情、国思。多元文化兼容的创新实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空间构成与“诚毅”、爱国的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集美大学新校区的建筑成为嘉庚精神的新载体,成为新时期嘉庚精神的具象化。

2009年,集美大学有两件大喜事,除了集美大学新校区喜获殊荣之外,校主陈嘉庚先生光荣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两件喜事有着内在的联系——陈嘉庚先生用他的爱国爱乡、兴教兴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一生所凝聚的“嘉庚精神”,正在集美大学新校区中浸润、传承。

为集大向更高水平迈进奠基

集美大学新校区的建筑包括文科、理科大楼,综合教学楼,有5000个座位的体育馆,有1万人看台座位的风雨操场,可同时容纳1万人就餐的食堂,以及3幢、每幢17层高的学生公寓楼。

“老校区只能容纳12000人左右,现在整个集美大学共有师生40000多人,如果没有新校区的建设,我们连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条件都不具备,遑论其他”。集美大学原校长辜建德向我们列举出新校区建设前后,能反映集美大学翻天覆地变化的一连串数字:新校区建设前,集美大学的校舍面积只有60万平方米,现在整个集美大学有130多万平方米的校舍;老师增加了700多名;过去集美大学只有一间大型报告厅,现在可容纳500人以上的报告厅、礼堂有七八间……

对集美大学来说,新校区的建成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意味着教学质量、教学功能的全面提升。集大党委书记张向中说,新校区的校舍更加凸显人性化、现代化,教室有投影仪,宿舍有空调、实验室有先进的教学仪器,新校区内还有全国最先进、总投资1080万元的360°船舶操纵模拟器。2009年是集美大学全面开展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第一年,新校区必将成为集美大学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奠基石。

辜建德说,校园文化建设是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校区中,嘉庚精神和“诚毅”校训,能够更好地内化为学校自己的一种力量,激励着莘莘学子在人生道路上孜孜以求,勇往直前。

加强学科建设 打造海峡名校

集美新校区从筹备、规划、设计,到征地、拆迁,到建成投用一共花了5年时间。项目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2008年5月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期间真正建设时间只有3年,平均每年以20万平方米的速度建设。

新校区建设正值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酝酿已久,在短时间内和谐社会孕育催生出排山倒海、澎湃向前的巨大爆发力。正是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集美大学各级各部门的豪情势能被激发出来,新校区建设飞一般推进,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嘉庚速度、诚毅速度。

新校区高效率、高质量的建成,还得益于全省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当时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高校新校区相继崛起,高等教育质量越来越被重视,一批综合性、示范性的教学改革试点脱颖而出。在这个大背景下,新校区建设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以及海内外校董对集美大学的无私奉献。

新校区的建成使集美大学有了一个令人称羡的硬件基础,接下来发展重点是软件的建设,“目前,我们正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引进更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我们还要建设海峡名校,使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更好地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更好地为厦门经济特区服务”,苏文金说,2013年,集美大学要实现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零的突破,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真正强大起来。

文/本报记者 殷磊 郭筱纯 通讯员 华晓春

图/本报记者 姚凡

 
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