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1日,《福建日报》第5版刊发了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学科竞赛摘金夺银的长篇通讯,现全文转载如下: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4-07/11/content_752515.htm?div=-1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的三位男生,吃着泡面,埋首在一间陋室里,夜以继日地奋斗了数天,用数学模型(指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国政府“制定”出了2025年的水资源策略……不久后,2013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名单公布:在学院肖世校老师指导下的这三位男生洪成蹊、潘伟强、傅凯铮组成的代表队获得一等奖!在全球659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诚毅学院是我省唯一的一所独立学院参赛代表队,这也是福建省独立学院学生第一次获得这类国际级的数学建模竞赛的一等奖。
2011年11月26日晚,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创意、创新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12支参赛队伍进入终极对决。最后,诚毅学院的牧之创业团队以“驭行导航”项目夺得全国特等奖第一名。在本次比赛中,诚毅学院共有三支队伍挺进全国决赛并且全部获奖。其中,牧之创业队获得特等奖中的第一名,Carddear队获得一等奖,真真日上队获得二等奖。
这仅仅是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的部分项目,其实诚毅学子在全国或国际上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取得耀眼成绩的远不止这些。近年来,诚毅学子相继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三创”挑战赛等一系列赛事上成绩优异。前不久,诚毅学院举行学科竞赛表彰暨学风建设动员大会,集中表彰了近两年学科竞赛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17个项目、78个奖项,共有238位获奖的学生和41位指导老师受到表彰。
学科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对提升拓展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学院在近年来的内涵式发展过程和教学改革中,把学科竞赛作为营造优良学风校风和培育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手段,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竞赛文化,促进了诚毅学子竞争意识的形成。
政策导向:培养合格+特长的应用型人才
“许多学生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特别看重诚毅的基础教学目标与实践能力培养,有些宁愿舍弃本一的学校而选择了诚毅学院,这与我们的学生培养定位不无关系。”诚毅学院院长叶光煌表示,通过顶层设计、政策导向,在教学工作中体现人才培养定位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不变的追求。学院在多年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多科性教学型普通高校”为学校类型和类别定位,学院制定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合格加特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与实践中身体力行。
让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办学理念渗透进教育、学习的各个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要求学生四年在校期间每人都必须获得6个课外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学分。该学分可以是学术竞赛、发表论文、完成科研项目、获得国家专利或各类认证资格考试。学院制定并颁布学科竞赛活动获奖加分办法、奖励办法,以政策导向推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特长的培养。对于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参评奖学金三重奖励。
“考85分的学生、考75分且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你更认可哪一位?我们对于后者更欣赏,因为通过学科竞赛的历练,该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得以彰显。对于学生,我们就要从这些方面加以引导、指导、奖励、激励,这是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实质性体现。”常务副院长郑力强在谈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理念和导向时,毫不隐瞒对于富于实践能力和创造特长学生的喜爱。
多措并举:
多动手、勤实践、深钻研
“诚毅的学生这几年很受用人单位喜欢,人家看重的就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同学到了岗位后,能很快适应并胜任岗位工作。”学院
领导说,在与其他兄弟院校毕业生的同台比拼中,诚毅学生的实践运用优势表现明显。
诚毅学院多措并举,引导激励学生多参与创新实践或学科竞赛,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具备一项或者多项特长,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各系、各部门纷纷使出不同的招数,鼓励学生多动手、勤实践、深钻研,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
对接企业项目,实践出真知。如何在专业实践上下功夫,机械工程系走出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他们建立勤工创业中心,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实践,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生产所需的知识能力,提高专业素养和今后就业竞争力。同时,该系还与厦门顶科电子有限公司共建设立“自主创新实验室”,给科技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孵化基地。学生们经常“泡”在实验室,从中产生了多个获奖项目。该系还建设一批专业团队,学生根据专业兴趣自我组织团队,与企业实践项目相衔接,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企业相关技术领域。“CAM专业竞赛团队”就是其中之一,该团队以三维建模在现代机械中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学用结合,潜心研究,目前已获得国家级奖项1个和省级奖项10个。
征战各类赛场,科创促学风。信息工程系每年通过举办电子设计大赛,吸引对电子技术有兴趣和特长的同学参赛,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竞赛等赛事提供人才储备。系主任洪联系说,搭建这种平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制作的能力,还有力促进了求真务实学风的形成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提升,真正达到以科创促学风,以科创促成长。
参访各类机构,交流拓思路。经济系通过与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签订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直接到银行动手实践。在与厦门银行的合作中,双方共同开设《金融营销实践》课程,并联合举办“第三方存款PK赛”活动,开展金融知识、市场调研、营销技巧等培训和实践活动。部分学生还被选拔前往台北富邦银行参访,学习台湾金融机构的制度、运作和营销模式,为服务台企和两岸经济往来打下
了坚实基础。
学生活动学术化,规划与体验并行。管理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生涯规划与体验教育,入学即强调大学生要加强规划与实践环节。每年入学初,各专业学科带头老师都会给学生们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建议学生积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倡导“学生活动学术化、科技化”,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都围绕着教学开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兴趣引导,鼓励创新。在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方面,学院每年暑期都开设集训班,数学教研室老师全程答疑解惑。如今,喜欢数学建模的学生还自主成立了数学建模实践中心,常年开展学习探讨交流活动。学院团委每年开展自主创新申报实践活动,发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立项、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和创业大赛,一批优秀项目通过答辩获得立项,得到评委专家的认可和称赞。
成绩突出:见证从学习到应用的过程
在政策引导和各项举措的联合作用下,学院近年来的学科竞赛成绩逐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逐步显露出来。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例,2010年获得省级一等奖,到2013年获得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四年之间从省赛到国赛再到国际赛,真正实现“三级跳”的完美跨越。在2014年4月公布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诚毅学子又获得了二等奖。这项竞赛题目一般来源于社会、经济、工程等领域的热点问题,内容充满挑战,要求参赛者结合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数学模型、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获得“美赛”一等奖的洪成蹊、潘伟强和傅凯铮参与的项目,就是针对未来解决中国水资源匮乏问题,他们给出的“应多在沿海地区发展和推广海水淡化技术”等解决办法就很有现实意义。
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知行合一。学院倡导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牧之创业团队开发的“驭行手机导航软件”将现实街景和虚拟信息标签准确结合于手机显示屏上,只要用手机把眼前的街景拍下来,系统就会自动进行“搜索配对”,告诉你附近有哪些商店、餐饮或者通过实景引导你要去的目的地。这款创新导航软件不仅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第一名,还被相关企业投资进行更大范围的实际应用。王中杰、林建良、郑金勇和李阳所做的《跳跃机器人》项目在第五届福建省单片机应用设计竞赛中“一跳惊人”,这是一款具有弹跳性的机器人,可以克服传统机器人避障能力差的不足,不仅可以自主避开障碍物,还能跳跃壕沟甚至高墙,创意超前,应用前景广阔。
“其实,参加竞赛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扩大知识面的过程,围绕相关课题所作的再学习往往超过专业课程所学,这就要求我们去课外自主学习、钻研,这对我们的自学与创新能力提高大有益处。”如今已经在集美大学上研一的洪成蹊同学说,更多的收获还有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意灵感、关注社会问题等。
“两个月时间,pass了几十个idea,一大帮人凑在一起出点子,谁都认为自己的主意好,最后大家一起商量,选出公认的方案。”来自“DIY梦工厂”团队的陈文辉是电子商务大三学生,他的感触是,这个过程也是每个同学逐步成熟的过程。“参加电子商务竞赛是锻炼他们做一件事情,做到心中有市场,项目能落地,这就要求在离散的环境下,同学们要主动寻找市场,进行项目设计,这无疑是对所学知识与社会运用最直接的联系。”管理系主任郭士正说。
在信息工程系实验管理中心,老师郑新旺正和他指导的智能赛车团队进行紧张的冲刺测试,这个月20号,将在湖北武汉举行的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诚毅学子的赛车团队将再次与全国高校的团队一争高下。参赛同学说,自己动手去设计制造,我们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吴在平 黄福泉